后世的许多人常说,如果没有妲己,商朝可能不会灭亡,成汤的基业也许不会丢失,甚至可能连后来的封神之战也不会发生!当然,也有不同的声音,有人认为这一切源于女娲娘娘一怒,甚至有人将此事归咎于申公豹。然而,真正引发封神之战、搅动天下局势的关键人物,恐怕既不是妲己、也不是女娲,甚至不是申公豹和姜子牙,而是一个被忽视的存在。如果没有这个大妖,妲己便无法进宫,纣王也不会走上暴虐之路,西岐也不会发动叛乱,姜子牙也只能老死山中,封神之战自然也就无从谈起。
那么,这个神秘的关键人物到底是谁?他正是北海七十二路诸侯之一的袁福通!
袁福通是《封神演义》中最为神秘的人物之一,他是那种潜藏在暗处的强大存在,是最为强大的妖怪,也是最隐秘的棋子,几乎没有人提及他。他的名字仅在第一回中出现过一次,之后便再也未被提起。他的背景也没有详细交代,甚至连出身和师承都没有提到。文中只提到在纣王七年春,太师闻仲率军讨伐北海的袁福通。这场征战持续了整整十五年,十五年征战意味着什么?而闻太师在当时的地位又如何呢?熟读《封神演义》的人应该都知道,闻太师不仅武艺高强,智谋也非凡,他更是截教通天教主的首席弟子、龟灵圣母的嫡传弟子。然而,即便如此强大的闻太师,也被袁福通拖延了整整十五年,无法回到朝歌城。这说明了什么?袁福通的强大之处。
展开剩余76%如果仔细推敲,袁福通的厉害之处便显而易见。文中并未过多描写他的背景,但从这场长达十五年的征战可以看出,他绝非一介小小诸侯而已。纣王时期,天下共有八百诸侯,冀州的苏护算得上是小诸侯中的强者,而当他被征伐时,抵抗的时间不过短短几天,若不是有哼哈二将中的郑伦,估计连几天都坚持不住。然而,这样的征战,闻太师亲自出征,却对袁福通进行了长达十五年的持续打击。即便闻太师阵营中不乏高人妖怪,战斗力和智谋也非同凡响,但袁福通依旧能挡住如此强大的阵容。这不仅仅说明袁福通实力非凡,也表明他与朝堂之事息息相关。
从历史背景来看,商朝在纣王的领导下,本应是强盛的。纣王的治下,“文有太师闻仲,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,四方拱手,八方臣服。”而在这一时期,纣王并非昏庸之君,实际上他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帝王。就算有奸臣如费仲、尤浑等人,但只要闻太师在,商朝的基业也不至于动摇。而正因为闻太师的存在,任何一切颠覆性事件都无法发生。然而,正是因为他长期在北海征战,导致朝歌城内一片动荡,从比干挖心到姜皇后断手挖眼,甚至西伯侯姬昌困在羑里七年,这一切都表明了袁福通的影响力。
为什么闻太师会被困在北海无法回朝?他不仅是战神般的存在,更是商朝王朝的镇国之宝,只有他不在,封神之战才能真正开始。尽管纣王有许多不足之处,若没有闻太师的制约,所有的动乱与暴政都不会发生。因此,袁福通的存在,犹如一颗深藏的棋子,悄然间拨动了整个天下的局势。
我们可以从后来的故事中看出,闻太师亲自出征北海,直接与袁福通对抗的局面,表明了他对这位小诸侯的深深忌惮。即便闻太师有能力征讨其他诸侯,但对袁福通的征伐却始终无法收手,直到十五年后才勉强有所结束。令人疑惑的是,朝歌城内发生的种种大事,如比干被挖心,姜皇后遭残害等,闻太师怎么可能毫无知情?但即便他知晓,依旧无法脱身。这一切,背后无疑有着深不可测的力量,正是袁福通强大的影响力,让闻太师无力回朝。
《封神演义》中的人物塑造极为精细,与《西游记》相比,《封神演义》不仅有更多人物的背景和出身,而且每个角色几乎都有明确的师承,哪怕是出场不多的郑伦、崇黑虎等人物,也有清晰的身份。而袁福通这样一位关键人物,却始终没有明确的背景资料,这使得他更加神秘,也更为强大。纵观全文,可以看出,袁福通的出现,正是封神之战的开端,他是整个历史的引子。若没有袁福通,封神之战根本不可能发生。
纵观《封神演义》中的布局,无论是三教签封神榜,还是各大妖魔的登场,背后都有着强大的力量在操控。女娲虽然地位高,但她的影响力并没有超越三清,尤其是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。而在这场棋局中,袁福通的作用与关键,不言而喻。他作为背后操控的一颗棋子,直接影响了整个封神之战的走向。
从《封神演义》的结尾来看,申公豹被命运所困,被塞入北海眼中,而他之所以发誓去封堵海眼,显然与袁福通的反叛息息相关。可以推测,袁福通的背后,有着更强大的力量在支撑,而申公豹的誓言,也表明了他对于袁福通的强大感到畏惧。袁福通到底是否死亡,文中并未交代清楚,但可以推测他并未彻底陨落,或许他依然存在,在封神之战的背后,依旧对天下局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。
综上所述,袁福通不仅仅是封神之战中的关键人物,他更是撬动整个商朝命运的隐秘力量。他的存在,使得闻太师被困北海,商朝一系列的动荡和战乱不可避免地发生。而最终,操纵这一切的背后,极有可能是元始天尊,借袁福通的反叛,推动了封神之战的脚步。
发布于:天津市最新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