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医生,我吃了药感觉挺好,要不要换方?”“复查指标高了一点,是不是变严重了?”
在肿瘤治疗过程中,许多患者都会有这样的疑问。今天我们通过两位患者的真实故事,来谈谈中医“效不更方”的治疗智慧。
🧩 案例一:王师傅,胃间质瘤肝转移
王师傅在进行两次介入治疗后身体状况较差,转而寻求中医治疗。初诊时,他的肝转移灶为2.3cm,肾脏病灶更大,达11.2×10.5cm。服用袁希福院长中药后,他逐渐感觉体力恢复、乏力减轻。复查显示:肝部病灶缩小至2.0cm,肾病灶也有缩小。
因为感觉“舒服、有效”,袁院长建议他“效不更方”,继续原方服用。三个月后,病灶进一步缩小到1.4cm并保持稳定,之后才调整药方。
🧩 案例二:李女士,卵巢平滑肌肉瘤
李女士化疗8次后效果不佳,身体虚弱,伴有消化道反应,且肝肺转移灶仍在进展。服中药第一疗程后,她吃饭好转,但出现燥热;调方后燥热减轻,却又胃胀不适。经过几次精心调方,目前终于进入平稳期。
展开剩余48%两位患者,一位“守方”而效,一位“更方”而安,看似不同,实则都体现了一个共同原则——以患者感受为中心,循序渐进。
🤔 那么,什么是“效不更方”?
袁希福院长指出,如果服药后自我感觉好转,说明药方基本对证,这时不宜频繁换方,而应守方巩固,使根本病机得到持续调整。这就像煲汤,火候到了才能熄火;未到火候,不停揭盖,反而影响疗效。
治疗不能急于求成,就像我们吃饭不会每餐都称重,而是靠饱腹感判断是否吃饱。同样,服药后的“自我感觉”是评估疗效的重要依据。
🩺 复查指标波动,怎么办?
很多人纠结于CT、化验单上的数字变化。袁院长认为,如果自我感觉整体在好转,就不必过度依赖单次检查结果。频繁检查不仅增加心理压力,也可能带来不必要的身体负担。
“感觉舒服,就是有效”——这不是盲目乐观,而是强调在医生指导下,重视身体发出的正向信号。
肿瘤治疗是一场持久战,中药调理讲究缓图而治、守正不移。既不能一成不变,也不宜躁进频改。关键在于:信任你的医生,也要倾听自己的身体。
如果你也正在经历类似治疗阶段,不妨把“自我感受”当作一剂良药,与医者携手,稳步前行。
发布于:河南省最新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